没有任何意外,中国乒乓球队又一次将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收入囊中,从而将自己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女团体两个项目上的冠军总数都改写成了22,其中男队实现了十连冠,女队则是五连冠。
“在任何项目中能够达成十连冠都是非常不容易的!”10月9日晚间男团决赛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樊振东感慨道。不过在很多人看来,或许在其他领域中实现这一伟业的确很难,但在乒乓球——这个中国长盛不衰达七十年之久的运动项目里,再多的冠军都是手到擒来。毕竟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如果中国队输掉一场比赛,那将是天大的新闻;而谁能够从国乒手里哪怕仅仅赢下一盘都已经足以成为媒体报道的头条了,就像中国与日本那场男团半决赛后所发生的一样。
其实,人们有意无意对乒乓球运动总是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相当多的人感觉这项运动在全球领域已经少人问津、日趋没落了,却完全忽视了国际乒联早在2020年就已经成为拥有226个会员协会的世界最大单项体育协会以及东京奥运会收视率排名前十位的比赛中有4场乒乓球较量的事实。
同样,当大家的目光转向中国乒乓球队时,所产生的误解同样不少。
事实上,国乒的成功绝非轻而易举,而是经过了七十年间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在体制和人这两个决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
在10月8日成都世乒赛团体赛女团决赛赛后,中国女乒主教练李隼说出了这样一个细节:在封闭训练期间,所有参赛的主力队员每天都要有一节专门针对左手和生胶打法的训练课。对于熟悉乒乓球运动的人来说,这一句话几乎浓缩了中国乒乓球队成功所需的所有的元素。
首先需要提及的就是封闭训练。所谓“封闭训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中国乒乓球队相关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集中在某基地内,同吃同住同训练的同时也基本上屏蔽掉外界的所有干扰,不要说家人无法前往探班,就是媒体记者一般也只能在封闭训练的最后一周进入基地进行相关采访报道。这种颇具特色的训练方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61年北京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全国“108将”的调训,之后经过不断的调整和进化,逐渐形成大赛备战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除去制度方面的有章可循之外,充足的后勤供应、“全国一盘棋”思路下各省市专家教练的群策群力这些形成于体制中的闪光点助推着乒乓球运动加速运转。于是在大赛前的一至两个月的时间里,本来就已经过千锤百炼的运动员又被再度淬火,在具有丰富经验的教练员的细心敲打下,往往面貌焕然一新,甚至给人以脱胎换骨的感觉。
在从宏观角度了解了中国式封闭训练的理念与运行模式之后,微观上对于具体操作行为的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加明确国乒长盛不衰的关键之道。这其中,李隼发言中的另外一层重要意思就浮出了水面:主力队员每天都要有一节专门针对左手和生胶打法的训练课。众所周知,中国女乒最主要的对手是日本队,其阵中主将伊藤美诚属于反手生胶打法,相对特殊,而另外一位日本名将早田希娜则是左手持拍。
应该说,让国乒二线队员模拟其他协会优秀选手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个传统和法宝。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薛伟初、胡炳权就以模仿日本弧圈球打法的方式帮助国乒最终破解了对手的这一秘密武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的更新,国乒在延续优良传统的同时,也为特殊打法的球员创造条件,让他们不仅可以帮助主力球员熟悉其他协会选手的技战术特点,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实现自我提升。一方面,以辩证的眼光来看,主力与陪练的关系是相对的和不断变化的,在主力队员把握克敌之道的同时,陪练也更加了解主力选手的特点和能力,从而为个人发展指明路径;另一方面,更多国内外比赛的机会让这些二三线选手有机会展现实力、提升排名,同时创造一定价值。
当然,制度优势的体现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具体实施,否则就只如空中楼阁,看似金碧辉煌,却无坚实基础。这方面,李隼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大满贯选手王楠、张怡宁、李晓霞的主管教练在成为中国女乒主帅之后,始终兢兢业业奋战在第一线。东京奥运会前的封闭训练期间,他曾经心脏病发做了手术;此次征战成都世乒赛,李隼又因为腰疼难忍不得不在赛前服用止痛药,而这个细节如果不是陈梦在决赛赛后对媒体披露,恐怕会少为外人知。
在国乒这个集体中,像李隼这样甘于奉献的人还有很多。
诚然,在夺冠道路上国乒也并非一帆风顺。男团半决赛与日本一战苦斗五盘,最终东道主凭借整体优势取胜;女线上中国台北与日本这两大对手在与中国队的较量中雪藏了郑怡静、早田希娜,使国家队失去了一次通过强强对话更好检验自己的机会。但就整体而言,目前无论是男线的日本、瑞典、德国还是女线方面的日本、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都无法和国乒一较高下。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运动员不出现重大的伤病、器材规则方面没有原则性的变化,凭借体制的优势与中国乒乓人的奉献与付出,国乒将有望在巴黎奥运会上再创佳绩,同时将长盛不衰的势头长时间延续下去!
(搜狐体育 郭健/文并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